何以消夏,唯有閑讀。
2019-07-10 16:36:45 728 admin
盛夏之時(shí)
翠竹倦斜倚,清荷慵娉婷
披一襲綠意與干凈
寂靜著,飄搖著
此情此景
最宜與書靠近
品閑讀之趣
書中自有清涼
若王維山水詩中的青白二色
澄凈清爽,郎秀飄逸
生出別樣的驚喜
臨窗伏案,清心觀書
一杯茗,一卷書,一縷香
便將喧囂紛擾隔了去
靜心修行
文字有味,書中有境
在詩境中神游四方
虛步古今,陶冶精神
此中趣味道不盡
消了夏,亦怡了情
“消夏”一詞,古人用起來頗有意境,總給人一種門窗微敞,竹弄清影,案頭靜坐翻書卷的悠然感。當(dāng)今盛夏少了閑,卻奈何酷暑難當(dāng),心燥意亂無處平。如此,不妨拿出一刻閑暇去讀書,一試方可知,書中自有清涼。
有人說“天太熱,就讀王維。”王維善寫山水,以青白兩色入詩,若“返景入深林,復(fù)照青苔上”、“白云回望合,青靄入看無”......青白之色相配,澄凈清雅、郎秀飄逸,最易生出清涼之感。
王維的山水詩集《輞川集》,更是將這一層青白之意渲染得淋漓盡致。若“清淺白石灘,綠萍向堪把”,明月照徹淺灘,水底之石顯其“白”;白石與水面之間生有綠蒲,青翠明媚,宛如碧玉。水之清,蒲之綠,石之白,相應(yīng)相稱,幽靜清新,盛滿清涼。
讀至盡興,不妨在幾案上置辦一只淡青色花瓶,插入一枝梔子花?;ㄉ⒂南阋u書面,青染眉頭駐心間,借青白之意消夏生涼,倒也生趣。
古人借讀書以靜心,不惜足不出戶,斷絕與外界之往來。白居易有一首《不出門》詩,專講閉門讀書的妙處:“鶴籠開處見君子,書卷展時(shí)逢故人。自靜其心延壽命,無求于物長精神?!?/span>
寓指以書為伴,悠然度日。心靜至不興波瀾,不愁延年益壽,不起過度的物欲和煩憂,修煉心境,陶冶精神。
讀到忘我之處,只顧讀書方便,便不在乎其余。除去厚重衣物,坦胸露背,甚至一絲不掛,享受夏日裸讀之趣?,F(xiàn)代文人學(xué)起來倒是爽快,林語堂在其自傳《我來臺(tái)后二十四快事》中云:“華氏表九十五度,赤膊赤腳,關(guān)起門來,學(xué)顧千里裸體讀經(jīng),不亦快哉!”
今人對格調(diào)雅致情有獨(dú)鐘,還做不到如此隨性。尋得一間書房,一案一幾,立見清逸之姿。筆墨紙硯,窗有插花,一室雅韻,如春常在。身在如此明朗清凈處,心便也沉下去了一半。
若未得雅處,一桌一椅一卷書,一燈一人一茶杯,以簡勝繁,亦能成就閑讀一事。
鋪開一本名家散文集,乘著靈活富蘊(yùn)的語言去感受世間百態(tài)與情感萬千,心間泛起漣漪,又微微落在清凈反省處。聒噪搖擺、心亂失態(tài)自是在不知不覺中被阻擋于書卷之外了。
靜心,方能入境,讀書一事尤為如此。
錢穆在談詩中境界時(shí)說:“如陶淵明詩:犬吠深巷中,雞鳴桑樹巔......經(jīng)陶詩一描寫,卻把一幅富有風(fēng)味的鄉(xiāng)村閑逸景象活在我們眼前了。我們能讀陶詩,盡在農(nóng)村中過活,卻可把我們帶進(jìn)人生最高境界中去,使你如在詩境中過活,那不好嗎?”
文字有味,詩中有境,可使我們的神思隨文字的游走,虛步古今,神游八荒。掩卷閉目,品味詩境,沉思靜慮,與心獨(dú)處。雖是短暫時(shí)刻,卻有了莫須有的充實(shí)和滿足,這是其他快式消遣難以抵達(dá)的樂趣。
閑讀,讓生命豐盈,讓內(nèi)心充實(shí),讓人生賦有層次。宋人黃庭堅(jiān)道:“三日不讀書,便覺語言無味,面目可憎?!比沼H筆墨,則改精神,時(shí)臨書卷,獨(dú)變氣質(zhì)。
人久浸于世,不免沾染俗見陋聞,思維僵化卻不自知。此時(shí),唯有讀書可將人最外層包裹著的頑固鄙見剝離,引其開闊視野,豁達(dá)胸襟,拓廣意趣,暢享自由。可見,閑讀之可貴,言語難窮盡也。
在閑讀中消夏,品青白之色,賞郎秀之景,生清涼之意。燥熱紛擾通通抹平,心靜至波瀾不興,暢入無我之境。
閑讀之趣,始于消夏,終于修行,修出一顆淡泊澄凈的心,便是意外收獲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