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植系青年」。
2024-09-12 14:52:00 181 admin
朋友新家剛布置好,邀我作客。
早就聽說他種了不少花花草草,我偶爾也養(yǎng)一些植物,便想著學習學習,順便大飽眼福。
可做好了漲見識的準備,還是吃了一驚。
白綠相間的龜背竹、綠蘿尚在認知范圍,但一片葉子有半人高、碩大的根長在外面、能垂直掛在墻上的幾類未知植物,都是頭一次見。
不過真正令我驚奇的,還是進入房間后的狀態(tài)。
密度很高的植物竟不顯得雜亂,白色墻體與綠色的大葉,構(gòu)成了淡雅、清新、自然的美感,再結(jié)合植物本身旺盛的生命力,身處其中有一種難得的舒適。
同樣都是養(yǎng)花養(yǎng)草,人和人的差距怎么就這么大呢?
和朋友一聊,才發(fā)現(xiàn)自己確實淺薄了?,F(xiàn)在種花種草,早就不是小眾愛好和小打小鬧了。單論鮮花市場,市場規(guī)模已經(jīng)突破了2000億。
淘寶發(fā)布的《鮮花園藝消費趨勢報告》也顯示,今年第一季度,有1億多用戶買過鮮花綠植。而且30~49歲的青壯年占比最高,超過了60%。
前幾年,網(wǎng)上都調(diào)侃父母愛種地,看見土就忍不住撒種子。但曾經(jīng)對此不屑一顧的年輕人,似乎也愛上種花種草了。
朋友說,他一開始養(yǎng)植物,是想對付出租房的甲醛,順便點綴一下單調(diào)的環(huán)境。
照顧說不上精心,也就偶爾澆澆水,可那一小盆綠蘿還是長得飛快,不久就垂到了地上。
看著植物蓬勃成長,在冰冷的出租屋里爆發(fā)出了旺盛的生命力,他難免心生歡喜,每日都會看上一會兒。
又聽說剪下來的枝葉,能再生根長大,就抱著試一試的心態(tài)開始水培,每天換水,還真都長出了根。之后他又買盆、買土。沒多久,就長成了一大片。
原本他每天下班的休閑方式就是刷刷手機,玩玩游戲,單調(diào)又無意義,之后難免有漫長的空虛感。這下種上植物,每天看它的變化,和土壤親密接觸,竟然感到前所未有的放松。
創(chuàng)造生命,和自然親近,又完全不需要思考的感覺,讓他一下就淪陷了。慢慢地,家里的綠蘿不再孤獨,一盆盆鮮活的植物填滿了室內(nèi)空間,也填滿了他的生活。
一開始他覺得自己應該蠻小眾,可后來了解的多了,發(fā)現(xiàn)同路人越來越多,社交媒體上也有不少玩家分享自己的植物世界。
這些年輕人,叫自己「植系青年」,他們愛上植物的原因各異,但歸根結(jié)底是在有意或無意的打造一種「自然的非自然」美學,將自己的審美和情感,寄托在植物之上。
養(yǎng)植物的過程,專注在一件小事,視覺和感知完全與植物、土壤結(jié)合,現(xiàn)實世界的虛擬感瞬間被打破,人和自然的共鳴悄無聲息地發(fā)生。
此時植物和土壤的氣息與觸感,完全支配了人的身體,帶走了現(xiàn)實生活中的疲憊,只剩寧靜與放松。
而見證植物生根發(fā)芽,或者茁壯成長,開出新的枝葉或花瓣,則像回到了生命起點的神圣時刻,新生所代表的希望在瞬間爆發(fā),足以沖散一切負面感覺。
在數(shù)字時代,這份來自自然、來自真實的感官享受尤為寶貴,「植系青年」們愿意將精神世界與時間,投入到養(yǎng)花養(yǎng)草上,也收獲了足夠的慰藉和滿足。
如今,朋友說身邊養(yǎng)植物的人越來越多,「植系青年」有向所有人群蔓延的趨勢。
其實自古以來,中國人就跟土地格外的親近。
一方面源于本能。農(nóng)業(yè)文明中,土地給予先民生存的基礎,先民也將土地視為信仰,刻在基因中的合作關系,讓我們與土地互相信任,互相依靠。
所以直至今日,稍年長的人看到土地,還是忍不住種上種子和希望。
另一方面則是精神與生活情趣的追求。
寄情山水、花草,和自然合一,是古人最高級的人生狀態(tài)。
早在2000多年前,莊子便發(fā)現(xiàn)人與自熱存在某種聯(lián)系。人的內(nèi)在生命有限,可如果和自然產(chǎn)生共鳴,甚至達到“天人合一”的境界,就能超出身體本身,擴寬生命的可能。
到了陶淵明那兒,人和自然的關系更聚焦于土地。
他出仕后仍眷戀鄉(xiāng)土,便解印辭官,過上了純粹的田園生活。躬耕雖苦,可精神上的滿足卻是無可比擬的。
比如他筆下的田園詩,有“夏日長抱饑,寒夜無被眠”。但“采菊東籬下,悠然見南山”何嘗不是一種安慰和解脫。
“望云慚高鳥,臨水愧游魚”更是寫出了一種狀態(tài),外部世界太過渾濁,只有回到田園,回到離自然更近的地方,才能如魚得水,找回真正的自己。
哪怕不被當世人理解,哪怕嘗盡疾苦,但種花種草,親近非虛構(gòu)的世界,其中承載的出世情懷,仍讓陶淵明獲得了更純粹的暢懷和更廣闊的精神空間。所謂“天人合一”,他在最后應該有所感悟。
同時,他的“田園詩”成為后世不少讀書人的精神信仰。尋找自己的桃花源,亦是很多人一生探尋的課題。
現(xiàn)在愛植物的人,和古人同路。愛之深者,可開辟自己的一方天地,在植物的包裹中逃離現(xiàn)代生活,追尋人與植物、自然間更深層次的交融,成就一番大境界。
把種植物當作閑情逸致也未嘗不可,閑時澆水施肥,靜坐其中,眼前自有一條放松身體,療愈內(nèi)心,獲得平靜的出口。
窺見了其中的奧妙,我也準備種上幾株花草。
新手養(yǎng),越簡單越好,只有手中的小生命活著,才有繼續(xù)下去的信心。
密布在城市的潮玩店,就能買到集種子、盆、土于一體的小植物盲盒。雖然免不了溢價,但勝在方便省事。
按照它的步驟,將種子埋下,給予適當?shù)年P照,不久后,說不定就能看到土中冒出鮮嫩的枝椏,甚至吃到自己種的東西。
如果你想直接把綠色塞進生活,易活的綠蘿、顏色各異的虎皮蘭、仙人掌、鴨腳木都是不錯的選擇。
把它們?nèi)我夥旁诜块g的角落,便自成一道律動的風景,搭配起來,也足夠營造一種接近自然的風格。
進階之后,尋找自己對美學的感知和投射吧。
風格各異的熱帶植物,完全不遜色盛開的花,它們姿態(tài)各異,葉片有大有小,甚至錦(葉片上的白色痕跡)也彌漫成不同的樣子。
你需要付出更多時間和精力照顧它,但正確的濕度、溫度以及光照環(huán)境,不僅利于植物的生存和成長,還營造出真正的熱帶雨林氛圍。
你仿佛陪同植物,回到它的家鄉(xiāng),在一小方天地里,吸一口土壤清新的氣息,撫葉片生長的印記。
城市生活的記憶仿佛抽離出身體,人與自然緊緊依偎在一起。
當然,生命力旺盛的塊根植物也可收入其中。
這些來自干旱地區(qū)的生物,進化出更大的根部,以儲備水分,適應極端環(huán)境。而它們被動形成的奇怪形狀,和較低的的種養(yǎng)門檻,竟然成了年輕人的新寵。
資深玩家和潮流教主瀧澤伸介說:“塊根植物已經(jīng)成為年輕人生活狀態(tài)的一種投射:想要蓬勃的生命力也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出現(xiàn)種種驚喜?!?/span>
因此,與其說我們照顧著花草,不如說我們在更好的照顧自己。在種植與長期的陪伴間,植物已經(jīng)是年輕人個性化、生命力的物質(zhì)承載。
因為種植,我們懂得了自然循環(huán)的規(guī)律,學會了享受延遲滿足?;ㄩ_一晌,瓜熟蒂落,美好事物總是值得等待和珍惜。
同時,我們又跳出了工作的壓力和身體的疲勞,不經(jīng)意間觸碰到“天人合一”的精神狀態(tài),在非自然的自然間,真正體會到生活的本義,并享受其中。
所以,閑暇時間,與其用來刷刷手機,還真不如種上一株花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