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座沒有酒館的城市,是不怎麼可愛的。
2018-05-22 14:15:31 764 admin
村上春樹說過一句話:
如果一個城市沒有愿意開小酒館的人,
那這個城市無論多有錢,
都只是一個內(nèi)心空虛的城市。
酒館,是一座城市有趣的靈魂,
酒,這種清澈溫潤、微醺時讓人快樂的物質(zhì),
簡直是成年人世界里的糖果,
也是化解情緒的良藥。
快樂或不快樂的時候,
都應(yīng)攜二三好友,小酌一番,
會發(fā)現(xiàn)這個世界立刻變得可愛起來。
前段時間在日本的街頭走了走,
給我印象最深的,
就是那些鑲嵌在大街小巷的居酒屋了,
這大概是日本文化中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
它們各式各樣,或精致或樸素,
卻都散發(fā)著同樣的氣質(zhì),
它是人們下班后短暫的棲息地,
疲憊的身心在溫暖的光影中得到舒展,
它是旅人融入異國文化最便捷的媒介,
綿甜的清酒伴著“繩暖簾”氛圍,
沖破了文化和地域的差異,
讓兩人的心一下子靠近。
此時,不知怎的,
腦海中出現(xiàn)的畫面:
是荒野大漠中飛揚的酒旗,
是曲水流觴中灑脫的書法,
是古鎮(zhèn)人家中飄香的酒館,
而這些,不正是最早出現(xiàn)在中國嗎。
商末,“屠牛之朝歌,賣飲于孟津”,
漢代,“熟食遍列,肴旅重疊,燔炙滿案”,
唐代,“月明臺上唯僧到,夜靜坊中有酒沽”,
宋朝,“山遠近,路橫斜,青旗沽酒有人家”。
你看,千年以前,酒香就灑滿中華大地,
就生長著集仙氣與煙火氣于一身的酒館。
在古代,我們的酒館多不掛招牌,
只在門店前,插一面或青或白的旗子,
任由它迎風招展,
那時候,日高天長,
酒館作為旅人或勞工長途趕路的歇腳處,
常常在門前掛一只笊籬和一把掃帚,
以表示店內(nèi)有菜有酒,
人們見到這些,
便將平板車放置路旁,扁擔和包袱暫時擱下,
走進酒館,問店小二要一壺熱酒,幾碟小菜,
就著風塵仆仆的氣息一飲而盡,
疲憊和困倦瞬間被驅(qū)趕,
心口只留一腔綿柔的酒香。
在唐代,從繁華的城鎮(zhèn)到偏僻的村莊,
大大小小的酒肆星羅棋布,
經(jīng)營酒肆算是主要行業(yè),
長安城的酒肆主要開設(shè)在西市和春明門到曲江一代。
唐人送別故人,多在長安西郊的渭城,
“勸君更盡一杯酒,西出陽關(guān)無故人”,
無論是山路崎嶇的巴蜀,還是孤煙荒涼的大漠,
惜別之酒的余溫,久伴途中。
宋朝,至少在東京汴梁,
正規(guī)酒館的旗幟都很長,
多是這家酒館的名字,
或是酒館主要售賣的酒水品牌,
例如《清明上河圖》里的酒旗,
“孫羊正店”、“十千腳店”、
或“新法羊羔酒”、“生熟臘酒新釀”。
這些飄揚的酒旗,
成了這幅傳世名畫最靈動的幾筆點綴,
它們仿佛在風中飄揚了千年之久,
從最雅致的宋朝,
穿越時空,來到眼前。
忙碌的生活工作中,
總有些地方,能讓人徹底放松下來,
例如那些街巷深處的酒館,
如今,古色古香的氣氛已不多見,
城市中的酒館也多藏于曲徑通幽處,
雖已不再有酒旗,
可那種遺世獨立的灑脫風骨,
依然存在。
喝罷一壺酒,走出酒館,
站在門口,看門前的燈影在夜風中飄搖,
靜靜感受酒香四溢在街巷中,
不遠處喧鬧的街頭,
人們板著臉,行色匆匆,
而玻璃窗后的酒客,幾盞下肚,
說笑聲蔓延開來。
喜歡在酒館品酒的人,
靈魂一定是飽滿又有趣的,
看瓊漿玉液在杯盞中搖晃,都是一種享受,
清脆的碰杯聲后,呷一口,眉頭立即舒展,
微醺的狀態(tài)緩緩升起,
眼神明亮,心情舒暢。
辛辣?那是高濃度的酒香,
苦澀?那是生活里不太甜的地方,
清冽?那是沖破困境后的希望,
懂酒,便懂了人生。
酒館,看似繁華都市中不起眼的存在,
但它的包容、輕松和隨意,
都足以讓你在此找到內(nèi)心深處的自己,
酒館,是一座城市有溫度的靈魂,
有酒館的城市,很可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