與自己相處。
2024-10-23 14:07:11 100 admin
難得的假期。
你有給自己留出一些獨處的時間么?
有時候常常覺得這個時代的信息太霸道了,電話、微信、直播、短視頻……一不小心就把我們的時間截殺得片甲不留。以至于,我們似乎越來越難保有一個完整的自己,越來越?jīng)]有時間與自己好好相處了。
即使是假期,也常常馬不停蹄地奔向遠方,期待遠方的風(fēng)景能給自己帶來身心的療愈。但光是搶票、堵車、擁擠就耗費掉了大半的耐心。
其實,大可以轉(zhuǎn)過身來,看看另一程的風(fēng)景。它美麗,寧靜,令無數(shù)人心馳神往,也讓無數(shù)人感受到自由。
那是通往自己內(nèi)心的路。
大概每個人心中都有過逃離的念頭吧:調(diào)休到節(jié)奏紊亂的打工人、忙于各種瑣事的家庭主婦(夫),或者是困在學(xué)業(yè)壓力之下的孩子,操勞了一輩子的母親,沉默寡言的父親……
某一個時刻,都曾有一種強烈的沖動:想要擺脫一切,去到一個無人知曉的地方,度過一段自由的時光。
這念頭是靈魂釋放的信號:我需要一些獨處的時間。
作家梁曉聲曾說“靈魂是喜歡獨處,而不喜歡熱鬧和喧囂的,它不是器官,是一個虛擬器官,要像愛護自己的心臟一樣,去愛護自己的靈魂。如果我們真的愛護它,就給自己一些獨處的時光?!?/span>
可是很多時候,我們誤解了獨處。獨處,不是離群索居的姿態(tài),而是一種自在自安的心境。
看過一個短紀錄片。女孩麗麗對庸庸碌碌的現(xiàn)實感到迷茫,又經(jīng)歷了妹妹孩子的死亡,決定去終南山尋找人生的答案。
她以為山中清凈,關(guān)系單純,但在山中待了幾天之后才發(fā)現(xiàn),山中一樣需要面對茶米油鹽,一樣有各色人等的小社會。
有一天,她去到山中一個古寺,忽然心有所感,跪倒于地,痛哭不已,她看到了自己其實想要逃避的心。最終她選擇了下山,回到了原來的生活里。
靜默如山,當(dāng)然不會提供一個現(xiàn)成的答案。蒙田在《獨處的人》中寫過這樣一則故事:有人告訴蘇格拉底,某人雖然出門旅行,情緒卻幾無好轉(zhuǎn)?!拔以缇土系搅搜?,”蘇格拉底說,“因為他帶上了他自己?!?/span>
如果一直背負煩惱和憂慮上路,到哪里都是一樣的狀態(tài)。重要的從來不是去往何方,而是反求諸己,傾聽自己的心聲,呵護自己的心靈,才能體會到獨處的快樂。
就像蒙田說的,“所以必須尋回心靈,呵護心靈:這才是真正的退隱獨處,是居于鬧市、身在廟堂的我們也能享受得到的退隱獨處?!?/span>
很多時候,我們害怕獨處。
當(dāng)周圍變得安靜,心里的寂寞卻開始增長。我們像是饑渴的困獸一般,迫切地想要找東西填滿這段時間:無休止地聊天,刷手機,甚至是暴飲暴食……最后卻感到無盡的空虛。
這不是真正的獨處,或者說,不是好的獨處。真正的獨處是一個人的狂歡。無需他渡,我自圓滿。
如陳果在《好的孤獨》中所說,“孤獨可以理解為一種好的獨處,是豐富飽滿、自適自足的獨處;寂寞則是一種壞的獨處,是貧乏空洞、焦躁不安的獨處。”
好的孤獨是王維竹下的琴聲:“獨坐幽篁里,彈琴復(fù)長嘯。深林人不知,明月來相照?!碧斓匾蝗耍瑓s有明月知音,大的孤獨里也有大的喜悅。
好的孤獨是王子猷的隨心而動,興盡而返:大雪之夜,王子猷醒來見茫茫白雪,想起了遠方的朋友戴逵,于是乘舟前去拜訪。舟行一夜,他卻在到達朋友家門前時,轉(zhuǎn)身返回?!叭藛柶涔?,王曰:‘吾本乘興而行,興盡而返,何必見戴?’”不計得失,不求理解,自在隨心,何其樂哉。
好的孤獨也是陶淵明的“采菊東籬下,悠然見南山”;是陳子昂的“念天地之悠悠,獨愴然而涕下”;是李白的“舉杯邀明月,對影成三人”……
好的孤獨,是與自己為友,與天地為友,享受生命的大自由、大自在,“獨與天地精神往來”。
擁有好的孤獨,并不是容易的事。
陳果說,“找到知己前,學(xué)會做自己的知己,懂得享受獨處時光,便有了好的孤獨?!?/span>
在這個過程中,或許可以嘗試四個字,“待己如客”。
想想我們是如何對待客人的:會提前把家里收拾得干凈整齊,會準(zhǔn)備好漂亮的茶具、新鮮的水果,還會提前采買對方喜歡的食材……背后是一份珍惜,尊重的心情。
而到對待自己時,我們的態(tài)度就潦草得多了:常常是不耐煩的,不愿意傾聽的,不想深入探究的,甚至?xí)蕴搨蔚拿婢呷パ谏w自己本來的面目。
“如果我們待客不周,客人可能會不愿意與我們交往,當(dāng)我們也如此對待自我時,我們自然也不會愿意與自己相處?!?/span>
試著把自己當(dāng)作重要的客人吧。
可以花時間將房間打掃得干干凈凈,以喜悅明朗的心情迎接這位最親近的朋友;可以與自己進行一次深度的對話:接納自己的欲望、虛榮、不完美,傾聽自己真實的情緒,允許自己無法控制的雜念紛紛;也可以從走進菜市場開始,用心地為自己準(zhǔn)備一餐美食;還可以默契地去看一場電影,聽一場音樂會,在滿是梧桐葉的林蔭路上散步……
慢慢地,不安、焦躁、逃離的情緒不見了。我們開始享受獨處的樂趣:沉浸于自己的興趣愛好,讀一本好玩兒的書,看一朵花開的過程,同時保持清醒的思考。偶爾身處喧嘩之中,仍能聽到自己的節(jié)奏……
做自己的知己,確是一件快樂事。
我們終將走向孤獨。
林語堂說:“孤獨兩個字拆開,有孩童,有瓜果,有小犬,有蚊蠅,足以撐起一個盛夏傍晚的巷子口,人情味十足。稚兒擎瓜柳蓬下,細犬逐蝶深巷中。人間繁華多笑語,唯我空余兩鬢風(fēng)。孩童水果貓狗飛蠅當(dāng)然熱鬧,可都與你無關(guān),這就叫孤獨。”
繁華熱鬧如過眼云煙,待消散之后只剩永恒的孤獨,那是從生命深處生長出來的、“前不見古人、后不見來者”的巨大虛空與無助。
而學(xué)會獨處,就像是在煉制一味解藥,將孤獨轉(zhuǎn)化成養(yǎng)料,滋養(yǎng)自己的生命。于是,孤獨的深處不是死寂一片,煙火寂寥,而是生意盈滿,自在自由。
圣嚴法師描述自己閉關(guān)時的感受,“當(dāng)我閉關(guān)的時候,我知道我與十方世界無量眾生在一起,雖然看起來我是一個人在狹小封閉的房間,實際上,我有許多螞蟻作伴,而屋外昆蟲在夜晚,會發(fā)出各種聲音?!?/span>
在一顆豐盛的心靈里,我們失去了孤獨,而是做回全然的自己,自由的自己,且與萬物同呼吸。